当代中国建筑的高完成度如何实现

万全
2018-03-19

当代中国建筑的问题是什么?设计和建造的关系怎样?什么是设计的高完成度?高完成度由谁实现?高完成度如何实现?是否可以从建设体制、结构和环节上实现可控的高完成度?

笔者是一名建筑师,一名“中国建筑师”。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建筑师乃至中国设计师变成了一个特定的称谓。似乎日本建筑师、韩国建筑师、印度建筑师和美国建筑师加上西方建筑师们可以统称为建筑师,而中国建筑师是一个另类。留洋的同行们会说,老外们用老版CAD、不会PS、不会3DMAX,咱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市场的膨胀泡沫和千变万化、暴发户的盲动和推波助澜,使得华众取宠、铺张浪费、浮艳恶俗的建筑比比皆是。难道只有洋设计才具有不竭的创意和获得这种创意的文化和思维吗?我们应该承认,当下,中外设计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创意缺乏,实施水平和工艺也差,更不用说节能建筑和构造等高科技领域了。这里的原因很多,包括后面将要阐述的历史根源,但中国五千年文明绝不缺能工巧匠和鬼斧神工。四大发明就是例证。俗、滥也不能仅仅归咎于时代浮躁的大环境。或者说处在时代大环境中的你我应该思考寻找些许原因和办法,去尽一点设计师的绵薄之力吧。

笔者国庆时到意国旅游,在去比萨的路边见到向一对老年夫妇兜售玩具的黑人,听到的是“not Chinese,its made in Japen。还曾听闻西方某设计展上,凡东亚人持相机就会被当做来抄袭创意的中国人而被阻止。(吾辈汗颜。往后出国不可穿着国旗衫。)当然,这不仅仅是建筑圈的问题,是整个设计界的问题。在建筑圈,一个个初出茅庐的建筑实习生到公司就立即投入几万甚至几十万平米的项目设计,而让他们独立设计一个幼儿园小楼却是绝对不成的。这种现象的隐患不可谓不大,因为它有可能带来社会资源千万级别的损失。中国巨大的工程量养活了一大批不具备足够资质的设计公司。而另一些毫无资质的效果图公司居然也加入了提供设计服务的行列。社会的浮躁、房地产的膨胀开发、设计的同质化和文脉的缺失使然。反过来又都影响了年轻设计师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设计书店多了;设计书多了;于是从杂志上抄袭、山寨的设计多了,但看设计理论、研究“所以然”的人却少。设计本该是理性的设计,是从理论开始思考,从人文开始思考,从合乎本地功能思考的。至于借鉴国际顶级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大师的思想中学习,而不是从大师的完稿中学习。原因可能如人所说:“建筑设计在中国是一个服务型的技术行业,像厨师一样寻找客户的口味。而不是一个顾问型的技术行业,像医生一样提供给客户真正的需求。”

中国建筑的祖宗是“墙倒屋不塌”的中式古典建筑,亭台楼阁,变化无穷,但即使是传说中的阿旁宫和经营数朝的紫禁城,贵为天子的居处,依据祖制,其单体建筑也就是十一个开间而已,然后经过排列组合,产生变化的空间和恢弘的规模。建筑的空间、构造和材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使用需求。于是我们开始学习西方建筑。从民国开始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是短暂的。夹杂着战火纷扰、政权更迭和斗争革命,且不论工程师是否掌握了西方建筑的建造工艺,短短三代中国建筑师能够通晓西方建筑的精髓吗?无疑,我们仍然处于学习阶段,拔苗助长式的“举一反三”只会造就“东施效颦”的山寨版。这方面日本是正面的典型,正如它的足球规划一样。也许这和不同的民族性或国民性有关,历史上的很多舶来品都很快被同化到中华的文化和形制里,不再原汁原味,倒显半土半洋。而不论祖制或洋式,建筑都是一个复杂的、承载着风俗、文化、哲学、伦理等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修改、张冠李戴的事儿。在那边,业主可以起诉建筑师的设计不适用,建筑师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设计而抗诉。比如范斯沃斯住宅旁的密斯凡德罗先生和范斯沃斯女士。而这边、陈喜亭式的笑话并未发人深省,建筑设计的折中主义还愈演愈烈。这仅仅是官员的无为、业主的品味、建筑师的不坚吗?也许,圈子和体制里的你我都该反思反思吧?!

我们不能再糟践老祖宗留下的地界了。适用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建筑是目标。当设计有了灵魂,实施和建造的高完成度就凸显重要。

当代中国的工程市场,包括征地、房地产开发、市政设施建设、设计公司的发展、相关的设计边缘产业无不体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为人称道的工程实例却大多是外国设计师的作品,而楼歪歪、房斜斜却频频曝光,豆腐渣工程、倒塌的彩虹桥比比皆是。时常有建筑师无奈地调侃,“那个不是我的作品,改完了。”“满眼都是错的地方,很多房子在建完后我都不愿意去拍照片。”意大利古典宗教建筑告诉我们,只有所有从业者把建筑建造当做一种信仰,才可能留下传世佳作。当建筑变得真正和所有人有关,是大家的追求,只有真正地重视、敬畏它,我们才能得到高完成度的有灵魂有价值的建筑。其实在建造的各个环节都不缺乏一些执着坚守设计水平、工程质量的设计师、工程师、工人们。为什么一座高完成度的建筑又是那么可遇不可求呢?

评价一个工程项目是否具有高完成度有其标准吗?标准又是什么?哪些项目是具有高完成度的呢?

设计的高完成度:设计作品的实施与设计方案的构思完全吻合。量化一些的指标是,工程竣工图与设计方案的吻合度高。设计尺寸、尺度、材料、颜色、功能都得以实施。

完成度流程图2.png

如图所示,高完成度需要业主、设计师、工程师、工人、监理和材料供应商等高度协调,通过包括策划、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等环节的完善的产业链,共同完成。

高完成度需要正确的项目策划;可行而先进的设计方案;与方案一脉相承的、具有必须深度和统一的各专业施工图纸审图单位的专业性;方案设计师与工程师、材料供应商、产品厂家、施工人员等的交底及持续沟通;现场严密的施工计划、完备的施工技术和完善的施工管理监理监督工程案例和业内人士采访参考书目?

高完成度的设计对专业之间的配合要求越来越高,合同和计划仅能规定一般情况下应提供的基本图纸和资料,项目需要设计师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其它相关设计和图纸。这可能与设计师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相关。

在这里,有一个工作中的专业配合小案例。一个总体模型的制作,设计方发给模型公司三遍图纸,完成的模型居然还是缺了几块结构性的绿地。是模型公司的技术所限;是模型公司的活多顾不过来;还是模型公司制作人员理解图纸不到位?稍大点儿的模型公司工作流程一般是这样:拿到设计方图纸,内部重新描一遍图以适合雕刻机器程序,刻出底板,然后建筑和底板景观分开制作。设计人员应该给各工种统一交一下底。但往往没有这个环节,或者抓到哪个工种说几句,甚至后期只是和市场人员交流。专业、非专业,制作、市场各环节对图纸的理解偏差很大。设计图纸的深度、设计人员的关注度、模型公司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模型公司工作流程是否正规成型都会影响最终模型的完成度。以小见大,对于一个工程,设计和施工方各个环节的专业性,充分的沟通交流则是其高完成度的最关键因素。当然,设计方图纸的深度、完整度和施工方的技术能力、设备条件是前提条件。

如何从公司管理的层面制定出可控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工程设计的高完成度?众所周知苹果产品无疑是先锋的、时尚的、高端的、象征品质的,当然产品设计必须是高完成度的。

项目实施的过程当然也是最直接的高完成度实现与否的关键。其中就包括如何进行强有力的施工管理。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就有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等。施工人员的工种是否齐全、有无上岗资质;施工机械是否齐备;工程材料是否按图纸和标准采购、保管环节是否良好;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科学,施工技艺和水平能否达到项目要求。施工企业通过完善和强有力的管理,全面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才能保证施工专业、有序、卓有成效的进行并最终准确圆满地完成目标项目。目前业内存在的层层分包情况就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甚至连奥运项目都不能幸免。

审图单位的专业性决定了可以通过图纸审核的施工图纸的原创、完整和正确性。审图单位的专业局限性和其对相关国家建筑规范的理解水平也会一定程度决定项目最终走向。时常出现为了尽快通过审图,一味迎合审图单位的意见或者通过作为投资方的业主影响审图单位的意见、进而通过有问题的项目图纸。

监理公司的权力和独立性,这就牵涉到中国建筑行业体制的问题。监理公司要保持独立性不能仅仅依靠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如果监理公司的收入出自业主,那么就可能出现为了赶工期,不顾工程质量,业主强迫监理公司睁一眼闭一眼以使工程顺利进行。就曾发生施工企业分包项目,但承包个体不具备施工能力和相应的设备,不顾驻场监理人员的屡次质疑、强行施工的情况。比如笔者在现场交底时就遇见的,分包队伍不具备施工设备而不按规程粗放切割钢筋,监理提出,业主认为事小不予理睬的情况。我们需要具体的法律条款来规范和控制施工企业及组织的资质和控制有质量保证的有限的工程分包。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国际在线4月21日) “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令人恼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浇灌的技术建设,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按照常理,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理应成为这次地震的“生命之舟”,人们应该为重建“先见之明”的高标准而庆幸,可是,不属于震中的宝兴县,重建建筑居然也不抗震。

目前中国的建筑市场泡沫化、投机化严重,设计圈鱼龙混杂,人员流动性大,各类公司层出不穷,境外公司不断涌入,加上政府行为、招投标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健全,工程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对即时效益的追逐和对精品工程的追求是矛盾的。

如何保证高完成度的最初执行者——建筑师和建筑企业的资质和水平呢?从人力讲,需要教育系统控制建筑院系的规模,保证师资质量,扩大国际交流,将优良的教育资源用在具有建筑师素质和文化的学生身上,且宁缺毋滥。从行业讲,我们需要建立行业协会,落实行业准入制,有效监管建筑师执业资格、定期业务组织培训,严格考评建筑企业资质,并保护行业健康发展,剔除扰乱市场的企业、惩戒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从企业讲,设计公司就需要从策略和文化层面强调和执行设计图纸的深度和水平,明确公司的目标,推广公司标准、图库和范图,展示公司精华作品,培训各级设计师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意识深入每个设计环节执行者的意识和血液。进而使工程实现高完成度的最初环节得到保证。

建筑设计行业与产品设计行业的对比,比如与汽车制造、数码电子产业的对比。偶尔在街头,突然注意到前面的捷达,一排方块尾灯整齐,典型的现代设计,却早已过时,流线型或冠以流体设计的新车、比如新索纳塔、宝马X6、新桑塔纳等早已大行其道。苹果风格也已经引领数码设计潮流好多年。而建筑业除了某些话语权强劲的设计大师坚持前沿和创新,其它大面积支撑房地产经济的刚需房产仍然在新装饰、新艺术甚至复古。汽车和数码行业都可以随着设计思潮的更新,推出高完成度的产品,而建筑业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笔者认为,并不是建筑设计师或者投资商比产品设计师土,新型高完成度建筑产品的缺失,整个行业集约化水平低,施工系统粗放恐怕是症结所在。建筑界的每一分子都应该为改变业界在创新领域的落后现状而努力。


分享